全球有6億人患有慢阻肺 醫生:40歲以上都應該做肺功能檢查
發布時間:2019-12-10 13:37:28 | 來源:【《福建衛生報》】
本文轉自《福建衛生報》,轉發僅為學習交流,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48歲的老吳咳痰2年多了,尤其是天冷時總是反復咳嗽、咳痰,而且是陣發性連聲咳。每次發作都要在當地醫院抗感染、化痰治療。近日,老吳除了咳嗽還出現氣喘、胸悶,晚上喘得幾乎無法睡覺。他以為是心臟出了問題,半個月前,來到福州市第一醫院就診,結果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經肺功能檢查,老吳已為重度肺通氣功能障礙。
福州市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徐禮裕說,像老吳這樣的情況比較典型。老吳吸煙20余年,長期吸二手煙。由于慢阻肺癥狀與某些心臟疾病癥狀類似,不少患者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極易造成漏診、誤診,錯失治療時機。
根據《柳葉刀》數據,我國患有慢阻肺的患者人數已經達到1億,達到了和高血壓、糖尿病人群差不多的數量。由于吸煙、空氣污染等原因,目前全球已有6億人患有慢阻肺,預計患病率還會持續上升,到2020年將成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
吸煙是慢阻肺的最大風險因素
慢阻肺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吸煙無疑是導致慢阻肺的主要病因?!断x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就指出,吸煙是慢阻肺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且吸煙者的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開始吸煙年齡越小,慢阻肺發病風險越高。據統計,吸煙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13.7%,比不吸煙人群患病率高出一倍,60歲以上吸煙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超過40%。二手煙暴露也會導致呼吸癥狀和慢阻肺。
此外,現如今環境污染十分嚴重,霧霾、煙霧、粉塵、刺激性氣體,這些有害物質進入氣管后容易造成氣道的炎癥,長期反復的慢性炎癥會導致氣管變窄、失去彈性形成慢性支氣管炎。
另外,研究發現,還有其他多種因素也都與慢阻肺患病相關,包括低教育程度、高PM2.5濃度、幼年期慢性咳嗽、出生時低體重和呼吸疾病家族史等。
吹口氣,就能確診
關于慢阻肺的診斷,最科學的辦法,就是做肺功能檢查,即做肺功能的測定。檢查者只需要對著肺功能儀吹上幾口氣,就能客觀評價氣道阻塞程度。
徐禮裕提醒,對于40歲以上的人,如果符合“長期吸煙、活動后氣急、咳嗽咳痰三個月以上”三條中的任意一條,就應該去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測,確認是否已患上慢阻肺。40歲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癥狀、吸煙史、職業粉塵暴露史、化學物質接觸史、生物燃料煙霧接觸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況,應警惕慢阻肺,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查。
慢阻肺患者 這5點要牢記
慢阻肺冬季高發,患病后容易出現咳、痰、喘、憋等癥狀。當前氣候干燥,早晚溫差較大,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尤其要注意“養肺。
1.吸煙是導致慢阻肺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戒煙是慢阻肺的重要預防和治療措施,可咨詢當地醫院戒煙門診或撥打12320衛生熱線。
2.控制職業和環境污染,減少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吸入,可減輕氣道和肺的異常炎癥反應。
3.慢阻肺患者需要做好長期自我管理,可在醫生指導下戒煙接種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堅持長期規律用藥、合理膳食、適量的康復訓練、長期家庭氧療等。
4.慢阻肺需要長期治療,首選吸入療法,應用支氣管擴張劑是最核心的治序措施。
5.長期規律、規范應用??漆t師開具的吸入制劑,切勿自行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