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慢阻肺 記住四點
發布時間:2020-11-30 10:03:35 | 來源:【綜合《中國新聞周刊》 劉煥文 《廣州日報》】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周刊》、《廣州日報》,轉發僅為學習交流,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2018年4月,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首項成果,首次明確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人數約1億,該病已經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常見慢性疾病,高居我國居民死因第四位。而與此相反的是,國民對慢阻肺的認知程度普遍都很低,患病知曉率不足1%。
慢阻肺是一種可導致呼吸困難的肺部疾病,大多由吸煙所致的長期肺損傷引起。隨著病程的延長,慢阻肺會逐漸加重,并且對肺部的損傷不可逆轉。說幾句話就喘不上氣、無法過多活動、每日靠吸氧來維持正常呼吸、動不動就胸悶氣短、咳嗽咳痰等,可能是伴隨慢阻肺患者一生的噩夢。
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病情達到一定程度,除常規用藥外,最關鍵的就是要持續做家庭氧療,要求每天吸氧15個小時以上。
據流行病學最新結果顯示,95%以上的慢阻肺病人都是早期,此時通過簡單的藥物干預,肺功能就能得到明顯改善。此后隨著年齡增加,慢阻肺患病率増高。目前我國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13.7%,這意味著平均每7個人中就有一個慢阻肺患者。此外,與國外相比,中國患者發生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次數很頻繁,平均1年急性加重2-3次,其中因慢阻肺反復急性發作而住院的患者在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2%~40%。
慢阻肺早期癥狀往往表示為咳嗽、咳痰、胸悶或活動后氣喘,很容易被忽視或被誤以為是普通感冒或咳嗽,或認為只是老年人的幾聲咳嗽、走路氣喘。大多數病人往往等到上樓梯覺得氣喘,,或活動后感覺力不從心才去醫院,這時候病人的肺功能已經降低了50%以上。這也與慢阻肺的早期癥狀非常隱匿密切相關。等到確診時,大多數患者的疾病已進展到中晚期。
為了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鐘南山院士給出四點建議:
一、像量血壓那樣測肺功能,以便對慢阻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凡是抽煙或長期吸入有毒顆粒的人群,40歲以上的人群,有慢性咳嗽、咳痰的人群,或在兒童時代反復有呼吸道感染肺炎的人群,每年都要做一次肺功能檢測,以便及早發現慢阻肺。因為慢阻肺在癥狀很輕時便開始治療,能夠充分保護肺功能、不讓病情繼續惡化。
二、像長期服用高血壓糖尿病藥物一樣,長期對慢阻肺進行治療。
慢阻肺的病人經過治療以后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的癥狀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但慢性炎癥始終存在,沒有堅持用藥癥狀有時候會反復,甚至會急性加重。而每一次急性加重都會損害肺功能,反復急性加重患者的肺功能就會嚴重受損害。所以,一旦確診就必須堅持治療。只要能持之以恒地治療,一般效果都較好,較少急性發作。
三、慢阻肺除了藥物治療,還要重視非藥物治療,特別是康復鍛煉。
非藥物的治療包括運動鍛煉、呼吸肌肉鍛煉,還有主動清除痰液等一系列辦法。這些非藥物的治療效果,有時甚至比藥物治療還好,所以大家要重視康復鍛煉、康復治療。
四、灰霾天或空氣污濁的環境里要養成戴口罩的習慣。
由于在呼吸過程中呼吸道容易直接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比如天冷、干燥或空氣污濁,患者的癥狀都容易加重,所以注意保暖、保濕,在灰霾的天氣或者空氣污濁的環境里要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對于有呼吸困難的患者,戴口罩有時會加重呼吸困難,所以建議在特殊的天氣里不要外出,可在家里繼續進行康復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