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及其治法治則
發布時間:2022-12-26 09:51:56 | 來源:【藥物研發團隊 2022-12-26】
胃食管反流?。℅ERD)定義為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不適癥狀和(或)并發癥,部分患者反流物可到達咽喉部及口腔,引起食管外癥狀。
正常情況下,食管與胃交界處的下食管括約肌、膈肌及附近的肌束及韌帶等通過協同作用,在胃食管交界處共同形成的高壓帶構成抗反流屏障,如果這一“屏障”遭到破壞就會導致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常見的消化系統慢性疾病,反流、燒心是其典型的臨床癥狀,常伴隨胸痛、上腹燒灼感、上腹痛、上腹脹、噯氣等不典型癥狀,及食管外癥狀,如咽炎、咳嗽、哮喘和牙蝕癥等。食管防御機制平衡遭到破壞及其反流物對食管黏膜的損傷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發病機制,此外還包括食管下括約肌松弛、胃內容物暴露于食管、食管廓清能力障礙以及胃排空能力下降等因素;而煙酒嗜好、偏嗜甜食、情緒不佳、體重指數升高,都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風險因素。該病分為非糜爛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食管三個臨床類型。
非糜爛反流病是指存在與反流相關的不適癥狀,但內鏡下未見食管黏膜糜爛和(或)破損現象,在具有胃食管反流病相關癥狀的人群中,非糜爛反流病的患病率約為50%~70%。而一般人群中非糜爛反流病的患病率約為11%~12%;經內鏡檢查具有相關癥狀的患者中非糜爛反流病約占37%~87%。
反流高敏感和功能性燒心臨床上也表現為反酸、燒心,同時鏡下無食管黏膜麋爛和(或)破損,與非糜爛反流病臨床表現相同。若存在異常酸暴露,則診斷為非糜爛反流??;若并未存在異常酸暴露,則要根據癥狀是否與反流相關進行分類,若相關則為反流高敏感,若不相關則為功能性燒心。
難治性胃食反流病,是指對于雙倍標準劑量質子泵抑制治療8周后燒心和(或)反流等癥狀無明顯改善者。其病因較為復雜,有食管及胃腸動力障礙因素,有酸、弱酸、膽汁等反流及液體反流和氣液混合反流等因素,還有精神心理的問題,腸道菌群失調及腦腸互動紊亂的因素等。
我國古代中醫書籍中就有與胃食管反流病癥狀類似的記載,如在隋代《諸病源候論.嘔吵病諸候.噫醋候》書中將“吞酸”稱為“噫醋”,其云“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則脹滿而氣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氣息醋臭”。明代《醫林繩墨》記載“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溢之間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自若吞酸之狀也。吐酸者,吐出酸苦之水”。
中醫藥以病證結合、標本兼治、心身同治為特點,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指導,在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臨床上,對于以癥狀表現為主的非糜爛反流病、反流高敏感、功能性燒心和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藥治療將整體觀念與個體化治療相結合,針對其證候特點選用相應治法的同時,兼顧患者整體狀態。在實際治療中,對于患者的典型癥狀可視為“主癥”,對于不典型癥狀和食管外癥狀則視為“次癥、兼癥”,中醫藥對其主癥以及兼次癥進行千預,達到綜合治療的目的,從而發揮中藥的優勢和特點;單獨使用或在標準治療基礎上加用中醫藥對于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黏膜愈合率也具有積極作用。
一、中醫藥理論對胃食管反流病的認識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機
胃食管反流病以脾胃氣機升降失調為基本病機,胃失和降,氣機上逆為病機關鍵,熱郁、濕阻、痰濁等相因為患。胃主降,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因滯而病,只有保持胃氣的通降,才能使飲食物受納有權,腐化有力;食管亦屬胃,為胃受納之通道,以下為順;飲食不節,宿食不化,久而作酸,隨胃氣上逆;或煙酒無度,濕熱郁積,濁氣不降,反逆向上;濕熱膠著難解,致病情纏綿難愈,反復發作。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或肝膽火盛,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脾胃虛弱,運化失職,痰濕水飲內停,或從陽化熱,困阻脾胃,濁氣不降,逆而向上。水濕不化,聚為痰濁,亦可上漬于肺,肺失肅降,出現咳嗽、哮喘、咽痛等癥。久病可見臟腑合病、虛實夾雜、氣血同病、寒熱錯雜之復雜病機變化。
(二)胃食管反流病不同臨床定位的中醫學認識
對于有明確癥狀者,包括典型癥狀(如反流、燒心)和不典型癥狀(如上腹痛和消化不良等)及食管外癥狀(如咽炎、咳嗽、哮喘等),辨證論治是首要遵循的原則,該原則同樣適用于“修復食管黏膜糜爛”的臨床定位。對于臨床癥狀不明顯者,則需結合其他手段如24小時pH﹣阻抗監測、或借助于中醫藥對此類臨床定位的主要病機認識進行遭方用藥。
中醫藥對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以調暢氣機、恢復胃腑通降之性為基本原則,根據證型辨證施治,分別施以疏肝和胃/疏肝泄熱、健脾化濕、清膽和胃、理氣化痰等治法。
1、內鏡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樣癥狀的改善
內鏡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常見的癥狀有燒心、反流、胸痛、上腹痛、噯氣、消化不良等,對癥狀進行治療是中醫的核心和特色,以審證求因、辨證論治為代表的治療方法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癥狀的組合、癥狀各自不同的特征、兼夾癥狀、舌象及脈象提示了不同的證候特征,進而決定了處方藥味的組成、劑量等。
2、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改善
對于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情相對復雜,該類患者多伴有消化不良、排便異常及失眠等癥,同時伴有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應當綜合其體質、精神心理因素及睡眠等全身狀況進行辨證論治,不僅要考慮癥狀重疊的問題,還要考慮證候重疊的問題,可根據實際情況,全面綜合處方用藥。
3、受損食管黏膜組織的修復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損黏膜的修復為其臨床主要治療目標,促進受損食管黏膜的修復同時有助于臨床癥狀的緩解。治療上除了采用疏肝、清熱、化濕、健脾等治法外,亦可加用經現代研究證明具有黏膜保護作用、抑酸作用的中藥藥味。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見中醫證候
根據《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017)》,本病主要分為肝胃不和證、肝胃郁熱證、脾虛濕熱證、膽熱犯胃證、氣郁痰阻證、中虛氣逆證、寒熱錯雜證7個證型。
1、肝胃不和證
①主癥:肋骨酸;燒心;胸骨后疼痛,牽及兩肋;噯氣。
②次癥:納差;噯氣;惡心;情緒不暢則加重。
③舌脈:舌質淡紅,苔白或薄白,脈弦。
2、肝胃郁熱證
①主癥:燒心;反酸。
②次癥: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脹滿;噯氣或反食;易怒;易饑。
③舌脈:舌紅,苔黃;脈弦。
3、脾虛濕熱證
①主癥:餐后反酸;飽脹。
②次癥:胃脘灼痛;胸悶不舒;不欲飲食;身倦乏力;大便溏滯。
③舌脈:舌淡或紅,苔黃膩或薄黃膩;脈細滑數。
4、膽熱犯胃證
①主癥:口苦咽干;燒心。
②次癥:脅肋脹痛;胸背痛;反酸;噯氣或反食;心煩失眠;易饑。
③舌脈: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5、氣郁痰阻證
①主癥:咽喉不適有痰梗;胸部滿悶或脹悶不適。
②次癥:噯氣或反流;吞咽困難;聲音嘶??;半夜嗆咳。
③舌脈: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
6、中虛氣逆證
①主癥:反酸或泛吐清水;噯氣或反流。
②次癥:胃脘隱痛;胃痞脹滿;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③舌脈:舌淡,苔??;脈細弱。
7、寒熱錯雜證
①主癥:胸骨后或胃脘部燒灼不適;反酸或泛吐清水;胃脘隱痛,喜溫喜按;空腹胃痛,得食則減。
②次癥: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手足不溫。
③舌脈:舌紅,苔白;脈虛弱。
以上主癥2項,加次癥2項,參考舌脈,即可診斷證候。
二、胃食管反流病治法治則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目標包括緩解臨床癥狀,修復受損的食管黏膜組織,并最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以下為現階段胃食管反流病較為公認的、體現中醫藥特色、有臨床價值的臨床定位和主要治法治則。
(一)改善胃食管反流病臨床癥狀
1、內鏡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樣癥狀的改善
對于內鏡下無食管黏膜損傷的征象但出現燒心和反流癥狀的患者(含非糜爛反流病、反流高敏感、功能性燒心),癥狀改善是其治療的主要目的,也是中醫藥的優勢和特點。
2、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改善
該類患者較頑固的癥狀是需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提高其生存質量的核心環節,中醫藥治療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特點和優勢主要體現在臨床癥狀的改善(如:反流、反酸、燒心、上腹部脹滿、噯氣等)。
(二)受損食管黏膜組織的修復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損黏膜的修復為其主要治療目標,促進受損食管黏膜的修復同時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可減少食管狹窄、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預后。內鏡下食管黏膜糜爛及修復情況是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和療效判斷的客觀指標。
三、達立通顆粒在治療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應用
胃食管反流病以脾胃氣機升降失調為基本病機,胃失和降,氣機上逆為病機關鍵,熱郁、濕阻、痰濁等相因為患。胃主降,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因滯而病,只有保持胃氣的通降,才能使飲食物受納有權,腐化有力;食管亦屬胃,為胃受納之通道,以下為順;飲食不節,宿食不化,久而作酸,隨胃氣上逆。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或肝膽火盛,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脾胃虛弱,運化失職,痰濕水飲內停,或從陽化熱,困阻脾胃,濁氣不降,逆而向上。
胃食管反流病是中成藥治療的優勢病種。達立通顆粒具有清熱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滯功效。用于肝胃郁熱所致痞滿證,癥見胃脘脹滿、噯氣、納差、胃中灼熱、嘈雜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運動障礙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見上述癥狀者。獲《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推薦,確定了達立通顆粒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應用價值、優勢和地位。
達立通顆粒由柴胡、枳實、木香、清半夏、陳皮、蒲公英、六神曲(炒)、焦檳榔、焦山楂、雞矢藤、延胡索、黨參十二味中藥組成。
柴胡,性味苦、平,入心包絡、肝、三焦、膽經。既能輕清升散,又能疏泄,具有舒肝解郁清熱,調理胃腸滯氣的功能,是治肝氣郁結之要藥?!侗窘洝吩疲?/span>“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薄侗静輦湟吩疲骸爸麝枤庀孪?,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敝T氣機結則滯澀,行則暢通,本品既能舒肝解郁,條暢氣機,又能升舉清陽之氣,最適合肝臟喜條達而主疏泄之本性。
枳實,性味苦、微寒,入脾胃經,有破氣消積,瀉痰除痞之功能。用于飲食不消,胃腸積滯,脘腹脹滿,胸脅痞滿,腹痛便秘,泄痢不暢諸證?!侗窘洝费云洌?/span>“除寒熱結?!薄秳e錄》謂其:“除胸脅痰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辫讓嵭衅⑽笟鈾C壅滯,破氣除脹,消積導滯。
本方中柴胡、枳實共為君藥,一在肝,一在胃。一重在舒肝理氣,一重在和胃行滯,二藥合用,具有理氣行滯、和胃降逆的功能,對肝胃氣滯所致脘腹脹痛大有作用。
木香,性味辛、苦、溫,入脾、大腸經,功善行氣止痛。用于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證,凡氣滯諸痛均可用之?!墩渲槟摇分^其:“散滯氣,調諸氣,和胃氣,瀉肺氣?!薄洞竺鞅静荨费灾骸爸涡母挂磺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健脾消食?!蹦鞠銡馕斗枷?,行氣止痛功效頗佳。此處用之配合君藥用治脅肋脘腹脹滿疼痛。
清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功善消痞散結,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用于胃氣不和,胸脘痞悶,嘔惡等,有較好和胃降逆止嘔功能?!端幮员静荨氛f其:“開胃健脾,止嘔吐?!薄墩渲槟摇分^之:“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氣,燥脾濕?!?/span>
陳皮,性味辛、苦、溫,入脾、肺經。功善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侗窘洝氛f其:“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薄端幮哉摗分^其:“治胸膈間氣,開胃?!薄侗静菥V目》謂之:“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簽,故橘皮為二經氣分之藥,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span>
本方中木香、清半夏、陳皮三藥互相配合,具有行氣消痞,降逆和胃之功,輔助君藥理氣暢中而共為臣藥。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經。蒲公英功善清熱解毒,為治肝胃氣痛之良藥。有舒肝解郁,清熱健胃之功?!侗静菪戮帯氛f:“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本方用之,助君臣藥舒肝理氣,清熱解郁。
六神曲(炒),性味甘、辛,溫。入脾、胃經。消食和胃,用于食積不化,脘悶腹脹,消化不良及瀉泄等癥?!端幮员静荨分^其:“化水谷宿食,癥結積滯,健脾暖胃?!薄侗静菥V目》謂其:“消食下氣,治痰逆霍亂,泄痢脹滿諸疾?!?/span>
焦檳榔,性味辛、苦、溫。入胃、大腸經。善于行氣消積,用于食積氣滯,脘腹脹痛,大便不爽等癥?!端幮哉摗分^其:“宣利五臟六腑壅滯,破堅蕩氣,下水腫,治心痛,風血積聚?!薄侗静菥V目》謂其:“治泄痢后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span>
焦山楂,性味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焦山楂功善消食化積、散瘀行滯,有助脾健胃,促進消化之功,用于食積停滯,油膩肉積,腹痛瀉泄等癥?!度沼帽静荨分^之:“消食積補脾?!薄侗静菅芰x補遺》謂其:“健胃行結氣?!薄侗静菥V目》曰:“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脹痛?!?/span>
雞矢藤,性味甘、酸,平?;钛?、散瘀、止痛,消食導滯,除濕消腫、解毒。用于脘腹疼痛,食少腹瀉痢疾等癥?!恫菽颈惴健分^其:“補虛癆,調理脾胃元氣?!薄墩渲槟摇分^其:“除濕益氣,和中補陽,消痰除水,生津止渴,止瀉痢,……得枳實消脾滿氣分?!薄吨貞c草藥》謂其:“健脾除濕,益氣補虛?!?/span>
本方中蒲公英、六神曲(炒)、焦檳榔、焦山楂、雞矢藤五藥共助君臣藥助脾健胃,助運暢中。
延胡索,性味辛、苦,溫。入脾、肝經。延胡索功善活血、散瘀、理氣、止痛,凡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腹諸痛均可使用。尤其胃脘脅痛,最為適宜?!独坠诰恼摗分^其:“治心痛欲死?!薄夺t學啟源》謂其:“治脾胃氣結滯不散,主虛勞冷瀉,心腹痛,下氣消食?!薄毒V目》謂其:“活血、利氣、止痛、利小便?!北痉街醒雍髦妓幮袣庵雇?。同時久痛入絡,氣滯亦可導致血行瘀阻,故延胡索又能行血散瘀,以消瘀滯,治療兼證。
黨參,性味甘,平。入脾、肺經,補中益氣。用于脾胃虛弱,氣虛不足,脾虛食少,倦怠乏力等癥?!侗静輳男隆分^其:“主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中氣微弱,用之調補,甚為平妥?!薄侗静菡x》謂其:“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甭晕秆锥噙w延日久,脾胃虛弱,肝胃氣滯,中滿不消,然行氣消導之劑用多恐傷正氣,故用小量黨參固護脾胃之氣,以達到祛邪兼顧正氣,驅邪而不傷正之目的。
本方中蒲公英、六神曲(炒)、焦檳榔、焦山楂、雞矢藤、延胡索、黨參七藥,共助君臣藥舒肝和胃,行氣止痛、清熱解郁,共為佐助。諸藥配合,共奏清熱解郁,通利消滯,和胃降逆之功,使肝氣條達舒暢,胃得通降,諸證皆除。
(一)改善胃食管反流病臨床癥狀
1、內鏡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樣癥狀的改善
對于內鏡下無食管黏膜損傷的征象但出現燒心和反流癥狀的患者(含非糜爛反流病、反流高敏感、功能性燒心),癥狀改善是其治療的主要目的,也是中醫藥的優勢和特點。
內鏡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常見的癥狀有燒心、反流、胸痛、上腹痛、噯氣、消化不良等,對癥狀進行治療是中醫的核心和特色,以審證求因、辨證論治為代表的治療方法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達立通顆粒具有清熱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滯功效。單用達立通顆粒,或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達立通顆粒,可以改善內鏡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燒心、反流、胸痛、上腹痛、噯氣、納差、消化不良等癥狀。
2、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改善
該類患者較頑固的癥狀是需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提高其生存質量的核心環節,中醫藥治療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特點和優勢主要體現在臨床癥狀的改善(如:反流、反酸、燒心、上腹部脹滿、噯氣等)。
對于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情相對復雜,該類患者多伴有消化不良、排便異常及失眠等癥,同時伴有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應當綜合其體質、精神心理因素及睡眠等全身狀況進行辨證論治。
達立通顆粒具有清熱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滯功效。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達立通顆粒,同時進行抗焦慮抑郁、安眠治療和心理健康疏導,可以改善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反酸、燒心、上腹部脹滿、噯氣等癥狀,緩解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情。
(二)受損食管黏膜組織的修復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損黏膜的修復為其主要治療目標,促進受損食管黏膜的修復同時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可減少食管狹窄、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預后。治療上采用疏肝、清熱、化濕、健脾、保護黏膜、抑酸等治法。
達立通顆粒具有疏肝、清熱、化濕、健脾作用。在修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損黏膜的同時,加用達立通顆粒,可以緩解臨床癥狀,促進受損食管黏膜的修復。
文獻資料
1、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7,25(5):321~326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2020),中華消化雜志,2020,40(10):649~663
3、葛均波,內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347~449
4、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中藥新藥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2022年第47號通告),2022年12月19日
本文綜合整理自南昌弘益藥物研發團隊,歡迎轉發,禁止轉載,轉載授權請聯系0791-881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