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癌癥 預防癌癥 ——世界癌癥日宣
發布時間:2023-02-03 15:29:54 | 來源:【涂思慧 2023-2-3】
世界癌癥日是由國際抗癌聯盟(UICC)于2000年發起的,活動時間定于每年的2月4日,旨在倡導新的方法促進各組織間的合作,加快癌癥研究、預防及治療等領域的進展,為人類造福。
癌癥是什么?
癌癥是一組可影響身體任何部位的多種疾病的通稱。使用的其它術語為惡性腫瘤和贅生物。癌癥的一個決定性特征是異常細胞快速生成,這些細胞超越其通常邊界生長并可侵襲身體的臨近部位和擴散到其它器官。后者被稱為轉移。廣泛轉移是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
癌癥是全世界的一個主要死因,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020年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增癌癥病例約1930萬、死亡人數約1000萬,最常見的癌癥是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直腸癌以及前列腺癌。每年約有40萬名兒童罹患癌癥。最常見的癌癥因國家而異。宮頸癌在23個國家中最為常見。
據《2020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圖鑒》顯示,肺癌仍然是所有癌癥中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癥種類。2020年我國肺癌死亡人數多達71萬,其次死亡人數最多的分別是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和胰腺癌。
什么會引起癌癥?
癌癥源于正常細胞轉變為腫瘤細胞的多階段過程,通常從癌前病變發展到惡性腫瘤。這些變化是一個人的遺傳因素與多種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外部因素包括:
●物理致癌物,例如紫外線和電離輻射;
●化學致癌物,例如石棉、煙草煙霧成分、酒精、黃曲霉毒素(一種食品污染物)和砷(一種飲水污染物);
●生物致癌物,例如由某些病毒、細菌或寄生蟲引起的感染。
癌癥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上升,這很可能是因為特定癌癥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整體風險不斷積累,而同時細胞修復機制的有效性則呈下降趨勢。
煙草使用、酒精消費、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和空氣污染是癌癥(以及其他非傳染性疾?。┑奈kU因素。主要影響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一些慢性感染也是癌癥的危險因素。2018年全球確診的癌癥中約有13%可歸咎于幽門螺旋菌、人乳頭瘤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等致癌性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某些類型的人乳頭瘤病毒可分別增加罹患肝癌和宮頸癌的危險。艾滋病毒感染會使患宮頸癌的風險增加六倍,并還會大幅增加患其他某些癌癥,如卡波西肉瘤的風險。
如何預防癌癥?
降低癌癥風險的方式包括:
●不使用煙草;
●保持健康的體重;
●健康飲食,包括水果和蔬菜;
●經常進行身體活動;
●避免或減少酒精消費;
●如果屬于建議接種疫苗的群體,則請接種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和乙肝疫苗;
●避免暴露于紫外線輻射(這主要源于陽光暴曬和人工曬黑設備)和/或采取防曬措施;
●確保在衛生保健中安全和適當地使用輻射(用于診斷和治療目的);
●盡量減少在職業中接觸電離輻射;
●減少接觸室外和室內空氣污染,包括氡(一種由鈾的自然衰變產生的放射性氣體,可能在建筑物中,住宅、學校和工作場所積累)。
如何治療癌癥?
準確診斷癌癥對采取適當有效的治療措施必不可少,因為每種癌癥類型都需要特定的治療方案。治療通常包括手術、放療和/或全身性治療(化療、激素治療、藥物治療、靶向生物治療)。適當選擇治療方案既要考慮癌癥又要考慮接受治療的個體情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治療方案對于實現預期的治療效果很重要。
確定治療目標是重要的第一步。主要目標通常是治愈癌癥或顯著延長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是一項重要目標。這可通過為患者提供身體、社會心理和精神健康支持以及在癌癥末期提供姑息治療來實現。
一些最常見的癌癥類型,如乳腺癌、宮頸癌、口腔癌和結腸直腸癌等,如能早期發現并根據最佳做法進行治療,治愈概率很高。某些癌癥類型,如睪丸精原細胞瘤以及不同類型的兒童白血病和淋巴瘤,如果加以適當的治療,即使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治愈率也很高。
南昌弘益藥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LMV-12(HE003)和HE006兩款I類創新藥正是治療癌癥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目前正在進行Ⅰ期臨床試驗。受體酪氨酸激酶介導的信號傳導通路與癌細胞的增殖、轉移、血管新生等生物學現象直接相關,是重要的抗癌藥物靶點,LMV-12(HE003)是新型多靶點酪氨酸酶(C-Met/VEGFR)抑制劑,該靶點不僅可以通過上游多種靶點的抑制增強抗癌的效果,也可以延緩或減少抗癌藥物耐藥性的產生。HE006為新型賴氨酸特異性去甲基化酶1(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 ,LSD1)不可逆抑制劑,能促進白血病干細胞分化,抑制急性髓系白血?。ˋML)細胞增殖,從而用于AML等癌癥的治療。
文章所推送內容非商業用途,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