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君子
發布時間:2023-04-13 16:37:50 | 來源:【《解放日報》 2023年4月2日 黎在珣】
本文轉自《解放日報》,轉發僅為學習交流,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語出《論語·八佾》??鬃诱f,禮呀禮呀,只是指玉帛之類的禮器嗎?他用反問的語氣說明,“禮”不僅只是指“玉帛”,禮樂的根本在于敬、在于和,在于一種君子之道。在孔子眼里,君子的標準是什么?他的理由如下:
其一,有德。所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孔子重視“德”,是因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這些言說中,孔子把屬于倫理領域的個人品行和從屬于政治哲學的公共行政放在一起討論,強調自身有德是實行仁政的前提和基礎。
其二,仁義。“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笨鬃又赋?,君子和小人行為處事遵循著兩種不同的思維,君子是道義優先,而小人則是利欲優先。
其三,君子不器??鬃诱f:“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本訉τ谔煜碌氖?,沒有規定一定要怎樣做,也沒有規定一定不要怎樣做,只要做得合理恰當就行。
其四,行勝于言。子貢問怎樣才能成為君子,孔子說了很多,比如“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孔子的這些言論表明,要成為君子,行動須利落,言語要謹慎。此外,君子還要文質彬彬、有和合意識,重精神而輕物質等等。
在《論語》的世界,“君子”跟我們打了超過100次照面。這還不算,當我們要離開時,孔子還不放心,拉著我們的手再三叮囑:“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笨梢哉f,《論語》的主旨是希望人們通過學詩知禮知言而成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