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后飲水不足小心腎損傷
發布時間:2023-04-14 09:41:00 | 來源:【《老人報》 殷鑫】
本文轉自《老人報》,轉發僅為學習交流,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六十多歲的王叔(化名)感染了流感,連續兩三天都在發燒。起初,王叔的精神狀態還行,雖然難受,但是還能夠吃得下東西,生活能夠自理。但是發燒約三天后,王叔突然起不了床了,家人趕緊將其送醫。
經過檢查發現,原來王叔在發燒期間,出汗多,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加之腹瀉,導致氷分大量流失,身體處于脫水狀態,從而產生低血壓。再加上,王叔在此期間吃了不少退燒藥,因脫水導致腎臟灌注不足,從而出現了腎臟損傷。還好家人送醫及時,經過治后,王叔恢復出院,腎臟損傷也因救治及時而恢復。
老年人因慢性疾病較多,經常需服用可能造成腎損傷的藥物,比如退燒藥、止痛藥等,如果在服藥期間飲水不足,很可能造成一過性的腎損傷。如果治療不及時,一過性腎損傷也可能發展成慢性腎炎。所以,當出現眼臉水腫、下肢水腫、尿液中泡沫增多等提示腎臟出問題的癥狀時,應該及早就醫。
沒有腎臟疾病的老人,每天應保持1500毫升的飲水量。如果有腎結石,或其他腎臟疾病問題,建議每天飲水2000亳升。不少人以為水腫是因為飲水量過多導致,飲水太多可能也會導致腎損傷,這是很大的誤區。如果心臟沒有問題,飲水多并不會增加腎臟損傷,但如果有心臟問題,則需要另行評估,建議咨詢??漆t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