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發作時別用力呼吸
發布時間:2023-04-18 09:25:43 | 來源:【《中老年時報》 王亞飛】
本文轉自《中老年時報》,轉發僅為學習交流,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哮喘急性發作時,吸入藥物治療是主要措施。但此時,患者的氣道黏膜充血水腫、平滑肌痙攣,或伴有黏液分泌增加,氣道的管徑會縮小,氣流所受阻力明顯增大。吸入藥物時,如果患者的呼吸過于用力,不僅耗氧量增大,還會擠壓氣道,使氣流阻力更大;如果吸氣速度過快,會造成每次的吸氣量減少,也就無法吸夠藥量,能到達肺部的藥物更少,影響治療效果。臨床中,不少患者因持續短促呼吸,導致藥物大量沉積于咽部,無法快速緩解癥狀,只能反復增加吸入次數,反而引發藥物副作用。
為幫助藥物到達起效位置,正確的呼吸至關重要。首先,患者要離開導致哮喘發作的環境,盡可能保持鎮靜,采用直立坐位,身體適度前傾,進行深、慢呼吸,經鼻緩慢吸氣,經口縮唇呼吸(吹口哨的嘴型),注意控制呼氣的速度,有助降低呼吸阻力,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為治療或就醫提供時機。
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呼吸的注意事項稍有區別。如果是輕、中度哮喘發作,患者可使用定量壓力氣霧劑,深吸氣時需配合手的按壓動作,有助藥物被吸入肺內;也可使用干粉吸入劑,患者需平穩地深吸氣,但速度不要太快。根據具體的發作情況,患者每次可使用2~4噴,一般間隔3小時再使用,直到癥狀緩解。如果初始治療后1~2天自我評估治療效果不佳,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中、重度發作患者除了用干粉吸入劑外,還可使用霧化器進行霧化吸入,呼吸仍保持深且慢。如果藥物處理后仍無法緩解,建議盡快到醫院就診。
急性發作時,吸入藥物是為了盡快緩解癥狀、解除氣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癥,屬于急救。平時,患者還需制定長期治療方案,比如每天服用控制藥物,并長時間堅持。對于慢性持續狀態的哮喘患者而言,呼吸訓練也是常用的物理治療。通常,患者可有意識地放慢呼吸頻率,進行腹式呼吸,以延長呼氣時間,也可試試布泰科呼吸法。
具體做法:用鼻子正常呼吸2~3分鐘后,用手指捏住鼻子,記錄秒數;第一次需要呼吸時,放開鼻子,回歸正常鼻呼吸;等待3分鐘,重復并盡可能長時間屏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