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五個征兆要警惕貧血
發布時間:2023-04-21 14:07:20 | 來源:【《廣州日報》 2023年3月10日 張青梅 張燦城】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轉發僅為學習交流,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我沒有感到哪里不舒服啊,怎么就貧血了呢?”剛拿到體檢報告的林女士有點疑惑,再一問部門同事,發現好幾人的體檢報告都提示貧血。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需要治療嗎?怎么治療?為此記者采訪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曾輝教授,請他給大家支招。
血紅蛋白介于90~110克/升
屬于輕度貧血
41歲的林女士2月底做了個全面體檢,拿到體檢報告后發現,血常規檢查里竟有5個指標異常!體檢報告提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建議她做進一步檢查。
曾輝介紹,女性血紅蛋白低于110克/升,男性低于120克/升,就可以診斷為貧血。林女士的血紅蛋白為106克/升,不低于90克/升,所以為輕度貧血。
另外,林女士的檢查結果提示——“紅細胞平均體積偏低”,可理解為她的紅細胞體積較小?!凹t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偏低、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偏低”,意思是平均每個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較少?!凹t細胞比積偏低”,則說明紅細胞在血液中的占比減低,也提示貧血。
曾輝介紹,其實這個標準過于“嚴苛”,事實上,血紅蛋白在100~150克/升之間、紅細胞平均體積在80~100之間都是正常的,可能有的醫院設定的標準有些不一樣,拿到體檢報告后最好找醫生解讀一下,不用過分擔心。
但曾輝同時提醒,如果出現血小板計數低于50或超過600,或白細胞明顯異常,要盡快去血液科就診,排查是否為白血病或骨髓腫瘤所致。
臉色蒼白、老是頭暈乏力
警惕貧血
曾輝介紹,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生成減少,二是破壞增加。前者主要是指紅細胞生成不足或減少,如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鐵缺乏導致缺鐵性貧血等。后者主要是指造血細胞異常導致貧血,如造血干/祖細胞數量減少或質量缺陷,骨髓無效造血,腫瘤放療或化療造成造血細胞損傷,各種造血調節因子如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腫瘤壞死因子、干擾素、鐵代謝調節因子hepcidin的分泌增多或減少均可導致貧血。
另外,失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失血也可導致貧血。急性失血主要造成血流動力學的變化,而慢性失血才是貧血最常見的原因。比如,女性月經量大造成的失血,痔瘡患者的慢性出血,以及一些消化道疾病患者的長期大便潛血等,都可能導致貧血。
出現什么癥狀要小心貧血,需要做對應的檢查?曾輝介紹,輕度貧血一般不會有很明顯的癥狀,如果癥狀比較明顯,則說明貧血比較嚴重了,出現以下五個征兆,要警惕貧血,積極就醫:
1.臉色蒼白
部分人貧血嚴重時會出現臉色蒼白的情況。因為正常人氣血充足,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貧血嚴重時,血液無法及時提供到身體的每個部位。
2.記憶力下降
貧血嚴重時,可以發現自己的記憶力下降明顯。嚴重時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這些都是貧血缺氧,而導致神經組織受到損傷的常見癥狀。
3.頭暈乏力耳鳴
如果平時總是頭暈乏力,體力明顯下降,最好及時檢查一下身體,看看是否為貧血引發的不良癥狀。
4.消化能力降低
如果消化道、胃腸道缺血缺氧,蠕動就會減慢,就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噯氣等癥狀。
5.氣促、呼吸困難
一般在貧血出現時,很多人會出現氣促、呼吸困難的情況。另外出現嗜睡、精神不好、易疲勞等癥狀時都要小心是貧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