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焦慮叫“支架后焦慮”
發布時間:2023-04-23 15:00:51 | 來源:【《晚霞報》 汪芳】
本文轉自《晚霞報》,轉發僅為學習交流,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半年前,64歲的趙先生因急性心肌梗死植入兩枚支架。術后癥狀很快解除,趙先生順利出院。不久前,趙先生到醫院復查,不僅滿臉愁容,還得要家人攙扶才能行走。
檢查結果發現各項指標均正常,詢問發現其用藥情況也都很合理。既然病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為何患者的感覺很糟糕?
針對趙先生的情況,我又給趙先生做了心理測查,結果顯示其情緒消極、沮喪、容易沖動,各種懷疑,過度關注自己的感受,為一件小事斤斤計較……病根找到了,這是“支架后焦慮”。
當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等患者做完支架手術后,血運得到重建,做心電圖和超聲等各項檢查表現也正常,但是患者總是睡不好、精神狀態差、缺乏積極性、容易懷疑,甚至有胸悶、氣短等,那么應當考慮可能是焦慮引起。歸納起來,常有以下原因:
心臟是人體比較特殊的器官,很多患者知道自己患有心臟病后,誠惶誠恐,總擔心病情加重;
支架屬于異物,患者總覺得把支架放在血管里不安全,擔心哪一天因故脫落,所以不敢活動;
有些患者身體里有多處病變,而支架只會放在狹窄較為嚴重的位置,故其他病變有可能引發癥狀;
部分心臟支架術后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消化道問題或其他疾病,患者將這些問題統一歸咎給支架;
支架再狹窄是臨床上不可回避的疑難問題,對患者而言,手術結局的不可控和再次發生堵塞梗死的不可預知,都會引起焦慮;
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大量藥物,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加劇了患者的焦慮;
焦慮本身就是支架再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預后,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不少患者認為支架是“根治治療”,其實只是血運重建,無法從根本上解除病患。因此,患者會存在顧慮。
患者如果出現支架后焦慮,要及時就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