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動物致傷引發過敏性休克
發布時間:2023-04-25 10:40:37 |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3年04月12日 劉珵 劉斯】
本文轉自《人民政協報》,轉發僅為學習交流,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春暖花開,各種昆蟲也開始活躍起來。春季外出游玩時,千萬不要忽視蜂蜇傷、蜱咬傷、螞蟻蜇傷等通常以為的“小傷”,它們背后有個隱藏的“殺手”——過敏性休克。
某些過敏原(如昆蟲的毒液)進入人體后,會迅速引發IgE介導的免疫反應,引起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活化并脫顆粒,釋放預先合成的介質(如組胺)、酶(如類胰蛋白酶)和細胞因子。這些介質可直接作用于組織,導致過敏癥狀,也能募集并活化其他炎癥細胞,釋放出更多的介質并推動暴發性“連鎖反應”,作用于多個系統或器官,引起全身性的過敏反應。當全身性的過敏反應進一步加重,引起有效循環血容量顯著減少,組織器官缺血、缺氧時,就會出現過敏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的進展可以很快,在幾分鐘內危及生命。但是如果救治及時,也有很高的康復概率。
在動物致傷中,并不是只有昆蟲咬傷、蜇傷才會引起過敏性休克,其他動物比如海蜇、石頭魚等致傷后也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
過敏性休克表現多樣,通常為接觸過敏原數分鐘到數小時內,突然出現以下癥狀:皮膚黏膜表現,泛發性蕁麻疹、瘙癢或潮紅、喉頭水腫、結膜腫脹等;呼吸系統表現,發音改變、口唇發紺、窒息、喘鳴、呼吸急促、哮鳴、咳嗽等;心血管系統表現,暈厥、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心動過速、血壓降低等;消化系統表現,痙攣性腹痛、惡心、嘔吐等。最嚴重的患者可以出現呼吸和心搏驟停。
過敏性休克救治的關鍵是早期識別。一旦接觸可疑過敏原(比如被昆蟲咬/蜇)后,出現了上述表現,千萬不可大意,要高度警惕過敏性休克的可能,盡早開展現場急救,并盡快轉運至醫療機構進行診治。
最后提醒大家,外出游玩要遠離致傷后可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的動物,在可能發生接觸前做好防護,比如進入草木茂密的樹林時應穿長袖衣褲,下海游泳時穿防海蜇泳衣等。一旦被動物致傷,應立即脫離致傷動物,去除殘留在傷口內的異物(如蜂刺),并用干凈的水清洗傷口,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