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估算204個國家和地區的29種癌癥的宏觀經濟負擔
發布時間:2023-04-25 16:52:40 |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 2023-4-24】
本文轉自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轉發僅為學習交流,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癌癥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入分析癌癥的宏觀經濟負擔可以為制定相應的政策、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建立高效的衛生保健系統等提供重要參考。然而,癌癥的全球經濟負擔及其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缺乏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近期,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機構的科研人員聯合在《JAMA Oncology》雜志發表了題為“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of the Global Economic Cost of 29 Cance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From 2020 to 2050”的論文。研究數據顯示,癌癥將于2020-2050年間在全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相當于每年全球GDP的0.55%。其中,中國(6.1萬億美元)、美國(5.3萬億美元)和印度(1.4萬億美元)是癌癥帶來經濟負擔總額最大的三個國家,而保加利亞(1.42%)、摩洛哥(1.33%)和黑山(1.09%)是癌癥經濟負擔占GDP比重最高的三個國家。不同類型的癌癥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亦是不均衡的,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的宏觀經濟負擔最大。氣管、支氣管和肺癌(3.9萬億美元)、結腸和直腸癌(2.8萬億美元)、乳腺癌(2萬億美元)、肝癌(1.7萬億美元)和白血?。?.6萬億美元)的宏觀經濟負擔一起,占了全球癌癥宏觀經濟負擔的一半。
該研究強調了投資于有效的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以減少癌癥負擔的重要性,這對于保障全球公眾健康和推動經濟繁榮至關重要。為實現這一目標,首要措施是加大對醫學衛生健康領域的研發投入,以解決癌癥問題,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其次,應加大對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干預研究的資金投入,以便于識別具備成本效益的癌癥干預措施。此外,還應加強初級衛生保健,推動成本效益高的癌癥篩查項目納入醫保體系,同時創新醫療衛生形式,如基于社區的篩查和數字健康監測與干預。最后,醫療系統和社會各界應加強協作,共同應對癌癥所帶來的挑戰。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JAMA Oncology》雜志,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