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呼吸更順暢---第25個世界哮喘日宣
發布時間:2023-04-28 14:31:14 | 來源:【胡玉杰 2023-4-28】
“世界哮喘日”是1998年由全球哮喘防治創議委員會(GINA)代表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旨在提高世界各國對哮喘的認識,增強患者及公眾對該疾病的防治,有效改善哮喘護理。世界哮喘日為5月的第一個周二,今年的5月2日是第25個“世界哮喘日”,今年的宣傳教育主題是“全面關愛每一位哮喘患者”,旨在促進所有國家制定和實施有效的哮喘管理計劃。
支氣管哮喘在我國的流行現狀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Lancet》發表我國學者完成的《中國成人哮喘流行狀況、風險因素與疾病管理現狀》研究結果: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為4.2%,其中男性患病率4.6%,女性患病率3.7%,患者總人數4570萬(男性2570萬,女性2000萬)。20歲及以上哮喘患者中的26.2%存在肺功能氣流受限。此外,20歲以下另有大量青少年和兒童哮喘患者。根據全球及我國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通過長期規范的治療管理,80%以上的患者是可以達到臨床控制的。
哮喘的特征
哮喘是以氣道出現慢性炎癥反應為主要特征,在過敏原或其他因素的刺激下,支氣管發生阻塞,進而造成氣道狹窄,影響肺部通氣,導致患者呼吸困難的疾病。反復發作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夜間及晨間多發,常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理化剌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有關。
典型的哮喘是發作性的帶有哮鳴音的呼吸困難,發作前有咳嗽、咳痰等癥狀,發作時會有胸悶、氣促,持續時間幾分鐘到數天不等,癥狀嚴重時需改變體位以減輕癥狀,夜間及凌晨多發,使用硫酸沙丁胺醇藥物或可自行完全緩解,天氣變化或過敏或感染時可以再次發作。具有發作性、時間節律性、季節性、可逆性特點。
哮喘的臨床分期
根據臨床表現,哮喘可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持續期和臨床緩解期。哮喘長期治療的目標是達到并維持癥狀控制;維持正常的活動水平,包括運動;盡可能維持肺功能接近正常;防止哮喘急性發作;防止哮喘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避免哮喘死亡。
急性發作期:是指患者喘息、氣急、咳嗽、胸悶等癥狀突然發生,或原有癥狀加重,并以呼氣流量降低為其特征,常因接觸變應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誘發。據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及危重度4級。
慢性持續期:是指患者相當長的時間內均不同頻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現喘息、氣急、胸悶、咳嗽等癥狀。根據白天、夜間哮喘癥狀出現的頻率、肺功能情況,將嚴重程度分成間歇狀態、輕度持續、中度持續和重度持續4級。
臨床緩解期:患者無喘息、氣急、胸悶、咳嗽等癥狀,并維持1年以上。應避免或減少接觸室內外過敏原、病毒感染、污染物、煙草煙霧、藥物等危險因素,調節機體免疫,以預防哮喘發病。
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
哮喘不能根治,但長期規范化治療可使大多數病人達到良好或完全的臨床控制。
(一)哮喘治療目標
在于達到哮喘癥狀的良好控制,維持正常的活動水平,同時盡可能減少急性發作和死亡、肺功能不可逆損害和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
(二)藥物治療
治療哮喘的藥物可以分為控制藥物和緩解藥物,以及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療藥物。(1)控制藥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長時間維持的藥物,這些藥物主要通過抗炎作用使哮喘維持臨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nhale corticosteroids, ICS)、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調節劑、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ong-acting inhale bete2-agonist,LABA)、緩釋茶堿、甲磺司特、色甘酸鈉等。(2)緩解藥物:又稱急救藥物,這些藥物在有癥狀時按需使用,通過迅速解除支氣管痙攣從而緩解哮喘癥狀,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體激動劑、吸入性抗膽堿能藥物、短效茶堿和全身性激素等。(3)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療藥物:主要為生物靶向藥物,如抗IgE單克隆抗體、抗IL-5單克隆抗體、抗IL-5受體單克隆抗體和抗IL-4受體單克隆抗體等,其他還有大環內酯類藥物等。
文章所推送文章非商業用途,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