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的10個真相,知道的人越多得病的人越少
發布時間:2023-05-01 14:55:27 |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騰訊醫典她知》2023-04-30】
以下文章來源于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騰訊醫典她知,作者知妹
關愛行動專欄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為更好地提高患者對癌癥的科學認識、提升腫瘤醫師患教工作的理念和技能,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患者教育專家委員會與中國醫學論壇報聯合攜手,特別策劃并開展“關愛行動·腫瘤患者教育大型公益項目”,為腫瘤領域醫生和患者共同提供專業、權威、全面的科學抗癌知識,幫助患者及家屬以科學積極的心態接受和配合臨床多學科規范化綜合治療。
為配合項目的順利開展,我們在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平臺開設專欄,每周末發布一篇文章,期待您的持續關注與傳播,讓更多人提高腫瘤防治意識與患者教育理念!
今日話題 宮頸癌的真相
被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會讓很多女生坐臥不安。
“自己怎么感染的?”
“會不會癌變?”
這些問題時不時就會在腦子里冒出來。
關于HPV和宮頸癌的關系,這幾個真相你應該盡早明白。
真相1 高危型HPV+持續感染→宮頸癌
迄今為止,宮頸癌是唯一一個已經明確病因的癌癥。
HPV病毒家族有二百多個成員,目前已知其中有十幾種和宮頸癌關系密切,它們就是高危型HPV:
除了常見的16和18型,還有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等型別。
據統計,超過99.7%的宮頸癌都與高危型HPV感染相關[1]。
其實,感染HPV并不等于一定患癌,大多數女性可自動轉陰。
只有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才會讓正常的宮頸朝著癌前病變甚至宮頸癌方向發展,而這一過程需要數十年之久[2]。
真相2 中國女性高危型HPV總體感染率約為19%
目前,中國仍然是宮頸癌發病率較高的國家之一。
在對全國29個省份近250萬女性HPV檢測結果分析后發現,HPV感染率為19.1%,相當于5個女性中會有1人感染[3]。
真相3 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感染高危HPV病毒的可能
HPV主要通過“性”來傳播,流行病學調查顯示,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過一次HPV,所以大可不必因此感到羞恥[4]。
對于年輕姑娘,太早有性生活可不是個明智的選擇。第一次性生活的時間越靠前,更換的性伴侶越多,病毒就越喜歡你,而且可能不是一種。
真相4 HPV感染并沒有癥狀,需要依靠篩查來發現
HPV的感染,甚至是部分已經發生病變、癌變的女性,并不會產生任何癥狀。
它只會默默地在女性的宮頸扎根,進而像個“無賴”一樣擴張地盤,一傳十,十傳百,將周圍正常的組織同化,成為孕育宮頸癌的搖籃。
然而當有同房出血等癥狀再去就診時,往往已經出現了病變甚至已經發展為癌癥。
這也是為什么有性生活的女性一定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的原因。
真相5 宮頸癌篩查(HPV檢測、TCT)要定期做,但也沒必要每年做
WHO最新指南推薦,進行宮頸癌篩查的首選已不再是細胞學檢查(TCT),而是HPV檢測;如果HPV陽性則再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5]。
當然如果有經濟條件,HPV和TCT一起做,檢查的結果會更精確一些。
但是,篩查并不需要每年都去做,不僅會增加經濟負擔,還會增加心理壓力。
對于未感染HPV的女性,間隔2~3年復查即可,針對已經感染HPV但細胞學陰性的女性,2年復查即可[5]。
當然,如果是病變治療后,篩查間隔還要視情況而定。
真相6 發現高危HPV感染或細胞學異常,需要進行陰道鏡檢查
陰道鏡是一面尋找宮頸病變的“放大鏡”,能夠將肉眼不可見的可疑病灶,通過顯色、放大等方式直觀展示到我們眼前,以方便醫生進行取樣后病理診斷。
是否要做陰道鏡檢查需要醫生判斷,如HPV或TCT異常,見到出血、排液等可疑體征,病變治療后隨訪時才需要。
它是明確診斷的工具,而不是宮頸癌篩查的常規手段[6]。
真相7 我國偏遠地區宮頸癌篩查率僅16%,篩查不足是宮頸癌高發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宮頸癌篩查的實施,極大程度降低了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在發展中國家,篩查普及率仍然較低。
目前中國宮頸癌篩查覆蓋率僅19%,偏遠地區更低,與美國的83%相差甚遠[7,8]。
真相8 宮頸癌前期和早期宮頸癌可以治愈
低級別的癌前病變超過50%~60%可在6-24個月內通過加強自身免疫達到轉陰,即便是高級別病變和早期宮頸癌也可以通過手術獲得治愈[9]。
真相9 HPV疫苗可以預防宮頸癌,但對于已經感染的人群無治療作用
雖然癌癥可怕,但宮頸癌卻是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的。
目前在中國可接種的疫苗包括國產二價、進口二價、進口四價和九價。
其中二價和四價疫苗可以預防70%的宮頸癌,九價可以預防92%的宮頸癌。
真相10 接種HPV疫苗后仍要堅持定期篩查
盡管HPV疫苗的保護率很高,但也對一小部分人起不到作用。為了萬無一失,宮頸癌篩查還是要定期做。
參考文獻
內容制作